圖為穿著民族服飾的民眾表演擊鼓。劉俊聰攝
中新網柳州11月30日電(劉俊聰韋國政)“融水苗族自治縣曾經生存環境惡劣、貧困程度較深,一度被視為窮鄉僻壤。如今依托于豐富的自然資源,這座地處大苗山區的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?!敝泄踩谒缱遄灾慰h委書記黃毅強30日表示。
當日,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在該縣舉行。此次大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廣場群眾文藝表演,展現該縣70年間在經濟、文旅、生態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。
融水苗族自治縣是中國最早成立、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??h內居住著苗、瑤、侗、壯、漢等13個民族共52.41萬人。
圖為一名觀眾正在用手機拍照。劉俊聰攝
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是該縣的真實寫照。由于耕地面積較少,自然環境惡劣,偏僻封閉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度是“老少邊山窮”的代名詞。
既然無法改變地域環境,不如順其自然好好利用。融水苗族自治縣森林覆蓋率達82.16%,境內有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該縣素有“杉木王國”“毛竹之鄉”之稱。
近年來,該縣采取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模式,發展林藥、林菌、林禽等林下經濟建設,僅2021年面積達80.26萬畝,完成產值16.13億元人民幣。
工業是縣域經濟的脊梁。該縣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,大力發展木材加工、清潔能源、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,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574.8億元人民幣。
此外,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風情濃郁,擁有大批優質的旅游資源,是桂北山水生態鄉村民俗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圖為融水苗族自治縣街道上的縣慶元素。韋國政攝
該縣依托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平臺,開發一批旅游新產品和精品路線,如“苗族系列坡會”“蘆笙斗馬節”等文旅品牌,有效提升鄉村旅游質效。
70載斗轉星移,苗鄉民眾的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在生態工業和旅游資源等多領域的推動下,2020年底,全縣15.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貧困發生率實現清零。
如今,在大苗山區蜿蜒曲折的環山公路上行駛,路旁一棟棟小洋樓格外引人注目。山區內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,苗鄉民眾從貧窮走向了富裕。苗鄉民眾“六柱三梁破茅房,幾根木頭搭張床”“屋外面下大雨,屋內下小雨”的窘境一去不復返。
據悉,為慶祝融水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,該縣將舉行盆景奇石展、風情苗鄉成就展等系列文體活動,并邀請40多支蘆笙隊共計2000余名各族民眾共同表演蘆笙踩堂舞。